国内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困局——我为两会写提案(田园视点二)
发布时间:2016/3/4 11:26:04发布者:9479威尼斯
国内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困局——我为两会写提案(田园视点二)
大宗农产品种植在享受了国家大量补贴,价格被推升到比国际市场高30~40%后,种地大户依然盈利艰难,小农户的种地积极性依然在衰减。
近年来,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除了免农业税的政策外,对农业设置了名目多样的各类补贴,包括种地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粮食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补贴项目,每年对农业补贴的规模超过2500亿;还通过对农业相关的农资农机减免税每年暗补农业数百亿元。
同时,国家通过逐年提高最低收购价,将大宗农产品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白糖价格推高到比国际市场高出30%以上的程度,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并使国家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压力。
中央政府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但是,南方水稻区,种植散户却似乎不领情,种地积极性一直在下滑,双季改单季、撂荒、在承包田种植林木后外出打工等现象仍在蔓延——小规模农户种地的积极性依然在衰减。在北方由于农业服务社会化程度高,并基本覆盖了作物全程,散户土地少有撂荒的。
南方水稻区种植积极性一直在下滑
社会普遍寄予厚望的种植规模超过1000亩的大户,在享受了大量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后,盈利仍然艰难;近年来又由于棉花、玉米降价,土地流转大户破产倒闭或套取国家补贴后跑路的消息在媒体时常被曝光,以至于国家又开始警惕大规模土地流转,提倡适度规模经营。这又告诉我们,仅靠土地流转促进的土地规模化经营仍不能有效降低农业成本,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此文是对大宗农产品困局的阐述,更多田园观点,敬请期待